産地分布:
産四川西部。
形態特征:
竿柄长5—15堙米,直径1.4—3厘米;节间长3—8毫米。竿高3—5米,粗1—2厘米,梢端直立;节间一般长约20厘米,最长可达25厘米,基部节间长5—8厘米,极坚硬,圆柱形,但在分枝节间于一侧具明显的纵沟(常位于节间中部以下或有时贯中整个节间),淤Y狈勐躺话追(尤以节下方最明显),无毛,平滑,实心或几实心,如有小的空腔时,则髓呈海绵状;箨环微隆起;竿环显著隆起,高于箨环;节内长3—6毫米,平滑。竿芽系数枚芽组成的复合芽,卵圆形,不贴竿。竿每节以5—7枝簇生,枝较粗壮,常与竿作锐角开展,直径1—3毫米,均可再生次级枝。笋紫红色,被棕色刺毛;箨鞘早落,灰黄色,下半部革质,上半部纸质,长三角形,较节间为长,背面疏生棕色刺毛(鞘中下部较为显著),纵向脉纹明显,上部小横脉明显,边缘密生棕色纤毛;箨耳及鞘口毛俱缺;箨舌下凹,常不规则缺裂,无毛,高约1毫米;箨片外翻,线状披针形,无毛,基部较箨鞘顶端为窄并与之有关节相连。小枝具2—3叶;叶鞘长2—2.8厘米,边缘无纤毛或稀可生有灰色短纤毛;叶耳及鞘门缝毛俱缺;叶舌微呈圆弧形或下凹,高约1毫米;叶柄长1—2毫米;叶片狭披针形兼线状披针。长2.5—8厘米,宽2.5-5毫米,下表面淡绿色,无毛,次脉2(3)对,小横脉较清晰,叶缘一侧微有稀疏小锯齿,另一侧平滑。花枝未见。笋期6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2200—2650米的峽谷陡坡或溝谷山坡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